诗词原文
祈雪
宋·曾巩
佩玉珊珊谒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天公似欲专其美,不许微云点素尘。
作者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出身儒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六岁即能读书写文章,十二岁便写得一手好文章,被誉为“神童”,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年),任齐州知州,以治政廉明、敢于革新著称,后历仕知应天府、洪州、潭州等地,政绩卓著,元丰六年(1083年),病逝于江宁府,享年六十五岁,追赠中书舍人,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王安石交谊甚深,曾反对王安石的一些政策,但并未因此影响两人的交情,他的文学成就亦甚高,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为北宋新儒学运动的重要人物,其散文简洁质朴,议论周密,笔力浑厚,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传世。
译文
佩戴着美玉,我恭敬地去拜见众位神仙,竟然劳烦神仙降下一场雪来慰藉疲惫的百姓,天空之神似乎想要独占这份美好,不允许一丝微云来玷污这纯净的白雪。
释义
本诗描述了诗人为了祈求降雪以缓解百姓的困苦,恭敬地前往祭拜神仙,最终神仙降雪,诗人对此感到欣喜,并赞美了这场纯净无瑕的雪。
赏析
这首诗以祈雪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神仙的虔诚祈求,首句“佩玉珊珊谒众真”,以佩戴美玉的庄重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神仙的尊敬与虔诚,次句“竟烦一雪慰疲民”,则直接点明了祈雪的目的,即为了慰藉疲惫的百姓,后两句“天公似欲专其美,不许微云点素尘”,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天空之神描绘得既慷慨又吝啬,慷慨在于降雪以解民困,吝啬则在于不允许一丝微云来玷污这纯净的白雪,从而进一步突出了这场雪的珍贵与美好。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曾巩担任地方官员期间,当时,由于天气干旱,百姓生活困苦,曾巩深感忧虑,于是决定祈求神仙降雪以缓解旱情,在祭拜神仙后,果然降下了一场大雪,曾巩对此感到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记录这一事件,并表达了对神仙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百姓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曾巩作为一位官员的忧民之心,也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