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全诗是什么?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范阳(今北京市大兴区)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任命为长江县主簿,故世称“贾长江”,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独特派别,影响颇大,其最著名的推敲轶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

作者简介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赢得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的美誉,他的诗在晚唐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他的苦吟精神和对字句的精心雕琢,为后世诗人所效仿。

译文

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长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这远方的客人哪里知道今天能再次来到,而老和尚还记得我们上次相逢的情景。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与老僧的重逢,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诗中“闲居少邻并”写出了幽居的偏僻,“草径入荒园”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以动衬静,描绘了一幅月夜访友的美丽画面。“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则通过过桥和移石的细节,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与老僧重逢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与老僧的重逢之情,诗中通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细节描写,将月夜访友的场景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诗人通过“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重逢的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探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对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向往,在探访李凝的过程中,他被幽居的幽静环境和与老僧的重逢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贾岛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也可以领略到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精湛的诗歌技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