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不寝》,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不寝
唐·韦庄
绛河横度鹊飞回,银汉无声转玉盘。
闺阁燕归人语静,池塘荷尽露华干。
衙鼓有期催晚坐,绦铃无赖唤晨兴。
长天凝伫家何在,凉夜迢迢梦苦难。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任前蜀宰相,谥号“文靖”,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银河横斜,喜鹊飞回,月亮如玉盘般无声地转动,闺阁中燕子归来,人声渐静,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凋谢,露珠也已干涸,衙门的鼓声按期催促着晚上的坐班,绦铃的响声无情地唤醒了清晨的起身,我长久地凝视着长空,家在何方?在这漫长的凉夜里,梦境艰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首联“绛河横度鹊飞回,银汉无声转玉盘”以银河和月亮的描写开篇,营造出宁静而深远的夜空景象,颔联“闺阁燕归人语静,池塘荷尽露华干”则转向对闺阁和池塘的描写,通过燕子归巢、人声渐静以及荷花凋谢、露珠干涸等细节,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萧瑟,颈联“衙鼓有期催晚坐,绦铃无赖唤晨兴”则引入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元素,通过衙门的鼓声和绦铃的响声,暗示了诗人忙碌而无奈的生活状态,尾联“长天凝伫家何在,凉夜迢迢梦苦难”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难以入眠的苦恼。
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在江南避乱期间或在前蜀任职时期,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的更迭,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在这首诗中,韦庄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