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变体(含关键词“沙上湿云号断雁,篱根衰草缀孤萤”):
沙上湿云号断雁,篱根衰草缀孤萤。
西风渐紧秋光老,独倚危楼听晚晴。
(注:此变体为根据关键词及原诗意境虚构,非许浑原作,但用于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许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许浑,字用晦,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登临、怀古、送别、田园为主,五七律尤佳,他的诗作讲究对仗工稳,词采清丽,音律谐婉,每出一篇,时人传诵,有《丁卯集》传世。
译文
(以变体为例)
沙洲上空湿润的云朵中传来孤雁的哀鸣,篱笆根部的枯草上点缀着孤独的萤火虫,西风渐紧,秋意渐浓,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静听傍晚的晴朗之音。
释义
诗句通过描绘沙上湿云、断雁哀鸣、篱根衰草、孤萤点缀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深秋时节孤寂、凄凉的氛围,西风紧吹,秋意盎然,诗人独自凭栏远眺,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孤独的感慨。
赏析
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通过“湿云”、“断雁”、“衰草”、“孤萤”等意象,将秋日的萧瑟与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以景寓情,借自然之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感慨,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情感内涵,诗句的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许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许浑的诗歌往往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感慨,这首变体诗(虽非许浑原作,但符合其风格)可能正是诗人在某个秋日傍晚,独自凭栏远眺时,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孤独的深刻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