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又凭阑干立,谁画三山岸帻图。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宋·陆游

夕阳又凭阑干立,谁画三山岸帻图。

万叠青山无近远,一行白鸟过烟芜。

前村清景何人占,绝顶新凉几夜无。

拄杖东归应未晚,吾庐正在白云孤。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夕阳时分我又一次凭栏而立,这是谁画的描绘着三座山峰、有人岸巾而立的山水画呢?层层叠叠的青山无论远近都清晰可见,一行白鸟正掠过荒芜的草地和烟雾,前方的村庄里这清幽的景色被谁占据了呢?山顶上新凉的气息已经持续了多少个夜晚?现在手持拄杖向东归去应该还不算晚,因为我的茅屋正孤零零地坐落在白云深处。

释义

这首诗是陆游题于一幅山水画上的作品,首联以“夕阳”和“阑干”开篇,点明时间与环境,同时引出画作的主题——“三山岸帻图”,颔联具体描绘画中的景色,青山连绵,白鸟飞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颈联则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画中景色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尾联则直接表达了归隐的决心和归宿所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中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夕阳”、“阑干”、“青山”、“白鸟”等意象的运用,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通过设问和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推测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状态,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诗人选择了通过描绘和欣赏山水画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抒发,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在仕途不顺时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