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无私嗟独困,风霜有信又残秋。全诗是什么?

小星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唐·罗隐

天地无私嗟独困,风霜有信又残秋。

谁人得似秋光巧,画出山斋杖屦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多讽刺时弊,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

译文

天地间本无私心,为何偏偏让我陷入困境?风霜按时而至,又到了一个残秋的时节,谁能像这秋光一样巧妙,将我在山间小屋漫步的情景描绘出来呢?

释义

天地无私嗟独困:感叹天地间本应公平无私,但自己却遭遇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风霜有信又残秋:风霜按时到来,标志着秋天的又一次即将结束,暗示时间的无情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谁人得似秋光巧:谁能像秋光那样巧妙,既指自然界的秋景之美,也隐含了对人生境遇的羡慕。

画出山斋杖屦游:希望能有人将自己在山间小屋漫步的悠闲生活描绘出来,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句“天地无私嗟独困”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无奈与不平,次句“风霜有信又残秋”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暗示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即在山间小屋漫步的悠闲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羡慕,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也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罗隐晚年归隐九华山期间,罗隐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更是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坎坷和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归隐山林,以诗酒自娱,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个人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罗隐晚年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