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少年
宋·陆游
闻道少年俱孝谨,未应家法媿恬侯。
书声琅琅传深巷,灯火荧荧照小楼。
力学不倦心方壮,行己有耻气自遒。
他年定作人间瑞,会见蟾宫折桂枝。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听说这些少年都孝顺谨慎,不应该在家法礼仪上愧对恬侯(指有德行的先辈或家族中的楷模),书声在深深的巷子里回荡,灯火在小楼上闪烁,他们勤奋学习不知疲倦,心志刚强,行事有原则,有羞耻之心,气质自然雄健,将来他们一定会成为人间的吉祥之兆,定能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如同在月宫中折下桂枝一般荣耀。
释义
这首诗赞美了少年的孝顺、谨慎以及勤奋好学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待和祝愿,首句点明主题,强调少年的品德;次句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他们的优秀;三、四句描绘了他们学习的场景,展现了勤奋好学的精神;五、六句则深入刻画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强调了他们的心志和气节;末句以美好的愿景作结,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殷切期望。
赏析
这首诗以赞美少年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陆游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和赞美之情,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热烈,既表达了对少年品德的肯定,又寄托了对他们未来成就的期待,通过对比、描绘、刻画等多种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孝顺谨慎、勤奋好学的少年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鼓舞。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族的侵略和内部的分裂,他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事业,但屡遭排挤和打击,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在这首诗中,陆游通过赞美少年的品德和才华,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与期待,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教育的重视和对人才培养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