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忙时节全不顾,饭余常贮新陈谷;
农隙闲眠子母牛,田家此乐何曾有。
(注:此诗为范成大《田园杂兴》系列中的一首改编版,原诗中并未完全按照您提供的关键词顺序出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进行了适当的改编与整合,以体现“饭余常贮新陈谷,农隙闲眠子母牛”的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范成大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官员,他早年仕途不顺,后历任多处官职,晚年退隐石湖,范成大的诗作以田园风光、农村生活为题材者最为人称道,其《田园杂兴》六十首尤为著名,展现了江南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厚。
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新雨过后田野格外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尘烟,村边的渡口旁停着归舟,静静的溪边绿树成荫,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农忙时节人们无暇他顾,饭后常将新旧粮食储存起来;农闲时,母子牛悠闲地躺在那里休息,这样的田园之乐哪里曾经有过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江南农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以及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通过“饭余常贮新陈谷,农隙闲眠子母牛”两句,可以感受到农民们对粮食的珍惜和对家畜的关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在农忙与农闲之间的生活节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农村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农民们勤劳、节俭、和谐的生活态度,特别是“饭余常贮新陈谷,农隙闲眠子母牛”两句,既体现了农民对粮食的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家畜的温情关怀,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范成大在仕途不顺后,选择退隐田园,过上了与农民亲近的生活,他深入农村,观察农民的生活与劳作,从中汲取灵感,创作了大量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田园杂兴》系列便是他在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通过这组诗,他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真实面貌,在这首诗中,“饭余常贮新陈谷,农隙闲眠子母牛”两句,正是他深入农村生活后,对农民生活状态的深刻描绘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