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全诗是什么?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惜春

宋·陈与义

一春能得几番游,三月看花更未休。

蝴蝶如须同霹雳,海棠浑不避豺狼。

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

燕支山色空濛里,愁杀江南老去身。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为诗属江西诗派,著有《简斋集》,其工于填词,词作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

整个春天能有多少次出游的机会呢?到了三月我还未曾停止赏花,蝴蝶如果知道世事无常如同霹雳一般,海棠花却全然不顾地绽放着,不畏惧任何风雨,我因过江而迟了一夕,心中满是惆怅,早晨的风已经吹尽了海棠花,在那空濛的燕支山色中,我这江南的老去之人满心愁绪。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描述蝴蝶、海棠等自然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惜春”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一春能得几番游,三月看花更未休”直接点出诗人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慨,颔联“蝴蝶如须同霹雳,海棠浑不避豺狼”以蝴蝶和海棠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自然界的无畏精神,颈联“惆怅过江迟一夕,晓风吹尽海棠花”则通过诗人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因错过而惆怅的心情,以及对海棠花凋零的无奈,尾联“燕支山色空濛里,愁杀江南老去身”则以景结情,将诗人的愁绪融入燕支山的空濛景色中,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悠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初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乱世之中,对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都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自身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逝去岁月的怀念,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焦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