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围鱼市寒无色,雨掠蓬窗夜有声。全诗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渔村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江村水落晓寒凝,

山围鱼市寒无色。

雨掠蓬窗夜有声,

孤灯无眠到天明。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又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查慎行学识渊博,诗才横溢,是清初“浙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与朱彝尊、厉鹗并称“浙西三大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译文

江边的村庄因水位下降而显得格外寒冷,清晨的寒气凝结成霜。

山峦环绕中的鱼市,因寒冷而失去了往日的色彩。

夜晚,雨水拍打着船篷上的窗户,发出阵阵声响。

我独自坐在孤灯下,无法入眠,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渔村冬日的清晨景象,通过“江村水落晓寒凝”展现了水落石出、寒气逼人的景象;“山围鱼市寒无色”则进一步突出了寒冷对色彩的影响,使得鱼市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与色彩;“雨掠蓬窗夜有声”则描绘了夜晚雨声敲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孤灯无眠到天明”则表达了诗人因某种思绪而难以入眠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渔村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与孤寂,首句“江村水落晓寒凝”以“水落”和“晓寒凝”两个意象,生动地展现了渔村冬日的清晨景象,次句“山围鱼市寒无色”则通过“寒无色”这一巧妙的表述,突出了寒冷对色彩的影响,使得鱼市失去了往日的色彩与活力,第三句“雨掠蓬窗夜有声”以“雨掠”和“夜有声”两个动态意象,描绘了夜晚雨声敲窗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清的氛围,末句“孤灯无眠到天明”则表达了诗人因某种思绪而难以入眠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查慎行游历江南渔村时,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善于描绘景物的诗人,查慎行在游历过程中被渔村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渔村冬日景象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以及他在面对孤寂与寒冷时内心的思考与感悟,这首诗也展现了查慎行作为“浙西诗派”重要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