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李群玉
身在三湘四水愁,
行吟年复又年秋。
更将雅意凌云笔,
醉折奇花五色绡。
岸阔樯稀波渺渺,
月斜楼冷笛萧萧。
小筑聊须傍兰渚,
片帆那复到樟楼。
作者及朝代
李群玉,唐代晚期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宣宗年间,他一生仕途不顺,大部分时间过着漫游生活,足迹遍及南北各地,李群玉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作者简介
李群玉出身贫寒,但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诗文,他早年曾游历四方,结交名士,但科举不第,仕途坎坷,晚年回到家乡,过着隐居生活,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之作,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篇章,艺术成就颇高。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间,满心愁绪,年复一年地在这里行吟,我怀揣着高雅的情怀和凌云健笔,醉意中折下五色绡般的奇花,河岸宽阔,桅杆稀疏,波光渺渺;月斜时分,楼台冷清,笛声萧萧,我姑且在小筑旁傍着兰花的沼泽而居,那一片孤帆又怎能再回到樟楼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湘水边的行吟生活,表达了他对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感慨和无奈,诗中“三湘四水愁”概括了诗人身处异乡的愁绪,“年复又年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后四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隐居生活,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湘水边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坎坷的深刻感慨,诗中“小筑聊须傍兰渚”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无奈,也暗示了他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而“片帆那复到樟楼”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李群玉晚年隐居期间,当时,诗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心中充满了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坎坷的感慨,他回到家乡,过着隐居生活,以诗酒自娱,在湘水边,他常常独自行吟,抒发内心的愁绪和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通过描绘湘水边的自然景色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