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愁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中
闲云不入老人梦,邻笛似知孤客愁。
秋夜长天明月照,寒风瑟瑟过江流。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物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成就和影响力难以全面评估。
译文
悠闲的云朵不会进入老人的梦境,邻家的笛声似乎懂得孤独旅人的哀愁,秋夜漫长,明月高悬照耀着天空,寒风瑟瑟地吹过江面,带来一阵阵凉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句“闲云不入老人梦”以闲云为喻,暗示老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但“不入梦”三字又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遗憾或失落,次句“邻笛似知孤客愁”则通过邻家的笛声,巧妙地传达了诗人作为孤独旅人的愁绪,笛声似乎成了他内心情感的共鸣,后两句进一步渲染秋夜的氛围,明月、寒风、长夜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冷孤寂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象征和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闲云、邻笛、明月、寒风等自然景物都被赋予了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载体,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秋夜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老人平静淡泊生活的向往,又流露出对孤独旅人哀愁的同情和理解,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情境和缘由,但可以推测的是,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夜,面对清冷孤寂的景象,触景生情而作的,诗人或许在异乡漂泊,感受到了孤独和哀愁;或许在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朋友,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牵挂,这些情感在秋夜的氛围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抒发,最终化作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