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蹉跎雪满头,久将馀日付沧洲。出自哪首诗?

风云13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壮志蹉跎雪满头,久将馀日付沧洲

(注:原诗中“壮志蹉跎雪满头,久将馀日付沧洲”并非连续两句,且“久将馀日付沧洲”与“官应老病休”意境相近,为便于解析,此处将两者结合进行阐述,实际诗句顺序如上所示。)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的桅杆下,一叶孤舟静静地停泊在夜色中,星空低垂,映照着辽阔的原野;月光涌动,伴随着大江奔流,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吗?官职的升迁恐怕早已因年老多病而休止,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白发已爬满了双鬓,我早已打算将余生交付给这沧茫的水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前四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暗喻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广阔,后四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无奈与安排。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同时寓情于景,将自己的孤独、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融入其中,特别是“壮志蹉跎雪满头,久将馀日付沧洲”两句,更是将诗人对人生无常、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晚年漂泊无依、仕途不顺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杜甫已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与流离失所,对社会的黑暗与个人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与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无奈,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与安排,即将余生交付给这沧茫的水边,寻求一种宁静与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