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病起书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立功立业进献恢复中原的计策,我只能不耻最后希望看到恢复和平统一的那一天。
释义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写了诗人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尾联“诸公勉书平戎策,投老深思看太平”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期望,也是告诫朝廷:要抓紧时间,赶紧北伐,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忠心。
赏析
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书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位卑”句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光焰照人,全诗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之心。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对敌作战,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许多诗篇,这首诗就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之一,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病起书怀》就是在陆游被免官后,在四川成都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