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卜期
唐·韦庄
何时关辅胡尘静,大华山头更卜期。
四海干戈犹未息,一身飘忽似云流。
寒灯寂寂愁孤影,明月皎皎照独楼。
空有缄书寄双燕,梦魂空绕帝乡游。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纷乱,他的诗歌多反映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韦庄的词风清丽温婉,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译文
什么时候才能平息关中地区的战乱,让我在大华山头重新约定归期呢?如今四海之内战乱仍未平息,我独自一人如同流云般漂泊不定,寒冷的灯光下,我独自愁对孤影,明亮的月光皎洁地照耀着空荡荡的楼阁,只能将书信封好寄给双飞的燕子,而我的梦魂却只能空绕在帝乡周围徘徊。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不断的无奈,首句“何时关辅胡尘静”直接点出主题,即希望战乱早日平息,次句“大华山头更卜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华山之巅重新约定归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诗人孤独漂泊的生活状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渴望和平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战乱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自身的漂泊生活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强烈向往,诗中“何时关辅胡尘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而“大华山头更卜期”则通过具体的地点和动作,将这种渴望具象化,后两句则通过“寒灯寂寂愁孤影,明月皎皎照独楼”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流离失所,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战乱中漂泊异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不断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深刻认识,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诗人的敏感和深情,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