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宋·陆游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悠悠天地无归处,多少楼台锁翠微。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黄鹄在空中飞鸣,却依然难以避免饥饿;我自嘲地笑着问自己,究竟想要去往何方,这茫茫天地之间,似乎没有我的归宿;看那无数的楼台,都隐藏在青翠的山色之中,却也不是我能安身之所。

释义

首句“黄鹄飞鸣未免饥”以黄鹄(天鹅的一种)自喻,表达了诗人虽才华横溢,但仍难以摆脱生活困境的无奈,次句“此身自笑欲何之”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方向的迷茫与自嘲,后两句“悠悠天地无归处,多少楼台锁翠微”则通过描绘广阔无垠的天地与隐藏在青山之中的楼台,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以黄鹄飞鸣开篇,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象征意义,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与无奈,诗人通过自嘲与反问的方式,进一步揭示了自己内心的迷茫与挣扎,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天地与楼台的景象,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推向了高潮,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刻洞察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因主张抗金而被朝廷排挤打压,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黄鹄自喻,表达了自己虽才华横溢却难以施展、虽心怀壮志却无处安身的无奈与迷茫,诗人也通过描绘天地与楼台的景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陆游个人的遭遇与情感,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