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公仅踵前人迹,伐石西山恨未能。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西山凿石

唐·韦应物

寓公仅踵前人迹,伐石西山恨未能。

苔藓斑驳侵古壁,风烟萧飒满空林。

凿开混沌得灵宝,散作乾坤万里青。

徒言万事皆前定,且喜生涯得此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寓居他乡的我仅仅追随前人的足迹,在西山伐石却遗憾未能如愿,苔藓斑驳地侵蚀着古老的石壁,风烟萧飒地弥漫在空旷的树林中,凿开混沌的岩石得到了珍贵的灵宝,它们散落成乾坤间万里的青翠,虽说万事皆由前定,但我还是为能有此行而感到高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西山伐石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前人遗迹的追思,诗中“寓公仅踵前人迹”表达了诗人对前人成就的敬仰和追随;“伐石西山恨未能”则流露出诗人未能完全实现心中所愿的遗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凿石得宝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积极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西山伐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苔藓斑驳侵古壁,风烟萧飒满空林”两句,生动地刻画了西山的荒凉和古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而“凿开混沌得灵宝,散作乾坤万里青”则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应物寓居他乡、仕途不顺的时期,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仕途的挫折,诗人选择到西山伐石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在伐石的过程中,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壮美,也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无奈,他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以及他面对困境时的乐观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