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霭横山澹日升,孤亭聊借曲栏凭。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翠霭横山澹日升,孤亭聊借曲栏凭。

绿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作者简介

高骈(约821年-887年),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诗人,他出身禁军世家,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凉州刺史、邠宁节度使等职,在平定安南、抵御吐蕃、收复河湟等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晚年因迷信神仙之术,重用奸臣吕用之等人,导致军力衰弱,被部将毕师铎所囚,最终忧愤而死,高骈的诗作以边塞诗和写景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翠绿的山岚在山间缭绕,淡淡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我独自站在孤亭中,倚靠着曲折的栏杆,正午时分,绿荫满地,阳光炽热,我从午睡中醒来,耳边传来黄莺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与清幽,首句“翠霭横山澹日升”以翠绿色的山岚和淡淡的日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次句“孤亭聊借曲栏凭”则点明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他独自站在孤亭中,倚靠着栏杆,享受着这份宁静,后两句“绿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进一步描绘了夏日的景象:绿荫满地,阳光炽热,诗人从午睡中醒来,耳边传来黄莺的啼鸣,更添一份清幽与闲适。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以翠绿色的山岚和淡淡的日出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次句则通过“孤亭”和“曲栏”两个意象,点明了诗人的位置和心境;后两句则通过绿荫、阳光和黄莺的啼鸣等细节描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和色彩,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高骈镇守边疆或游历山水之时,作为一位边塞诗人,高骈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在镇守边疆或游历山水的过程中,他常常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挥毫泼墨,将所见所感化为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在某个夏日清晨,独自站在山亭中,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