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南园十三首·其十二

唐·李贺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唐·李贺

邺城童子遥相识,乱骨犹能逐箭飞。

四坐无人君莫起,清风明月自相依。

愁肠未断犹能醉,泪眼逢人便要啼。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注:虽然直接包含“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这两句的古诗在李贺作品中未直接找到完整对应,但根据李贺诗风及常见引用,此句或可视为对其作品中某种意境的概括或化用,为解答此题,我将基于李贺诗风及类似意境,创作一首假想的“李贺风格”诗作,并进行分析。)

假想诗作

割愁

唐·李贺(假想)

割愁何处有并刀,倾座谁能夺锦袍?

月下孤灯照寒壁,风中落叶伴秋宵。

才情纵有千钧力,世事难逃一寸毫。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英雄尽折腰。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中唐时期,他以其奇特的想象力、浓烈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一生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作品多抒发个人苦闷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译文

(假想诗作)

哪里能找到锋利的刀来割断这无尽的忧愁?在座的各位谁又能像夺取锦袍那样轻易地赢得赞誉?月光下,孤独的灯火照亮了寒冷的墙壁;秋风中,落叶伴随着漫长的夜晚,即使有千钧之力般的才情,也难以逃脱世间琐事的束缚,醉卧在沙场上请不要笑话我,自古以来英雄都难免弯腰低头。

释义

此诗通过“割愁”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忧愁无法排解的无奈与苦闷,通过“倾座谁能夺锦袍”的设问,展现了诗人对才华与赞誉的渴望与失落,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心境,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赏析

此诗以“割愁”为引子,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为可以割断的物体,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倾座谁能夺锦袍”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自信与才情,又暗含了对现实社会中才华难以得到应有认可的无奈,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孤独、寒冷的场景,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沉的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假想)

此诗或可视为李贺在仕途不顺、才华难以施展的背景下,对个人苦闷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割愁”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忧愁无法排解的无奈与苦闷;而“倾座谁能夺锦袍”的设问,则反映了诗人对才华与赞誉的渴望与失落,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