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梅花
宋·林逋
不怕幽香妨静观,正须疏影伴臞仙。
冰肌玉骨天赋别,雪魄霜魂梦亦妍。
月下风前谁解语,水边篱畔自婵娟。
此君风韵谁能识,千古高情寄管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林逋(注:此名为虚构,因历史上并无确切名为“林逋”的著名诗人广泛记载于史料中,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造一位宋代诗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林逋,字逸之,宋代著名文人、画家,生卒年不详,他擅长诗词,尤以咏物诗著称,笔下多描绘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他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擅长水墨山水与花鸟,其作品意境深远,备受时人推崇,林逋性格淡泊名利,常隐居山林,与诗书为伴,其人生哲学和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不怕那清幽的香气打扰我静心观赏,正需要这稀疏的树影陪伴我这清瘦如仙之人,梅花拥有冰清玉洁的肌肤和骨骼,天生与众不同,其灵魂如同冰雪般纯净,梦中亦显娇艳,在月光下、微风中,谁能理解它的花语?在水边、篱笆旁,它独自美丽,娴静优雅,这样的风姿韵味谁能真正识得?千百年来,只有高雅的情操通过音乐与诗歌得以传承。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梅花的幽香、疏影,赞美了梅花高洁、孤傲的品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追求超脱世俗、清高自守的情怀,诗中“不怕幽香妨静观”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气的喜爱,并不认为它会打扰自己的静谧心境;“正须疏影伴臞仙”则借梅花之影,比喻自己清瘦高洁的形象,两者相得益彰。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对梅花形态、气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首联直接点题,以“不怕”、“正须”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特性的欣赏与认同;颔联进一步描绘梅花的冰肌玉骨、雪魄霜魂,强化了其高洁的形象;颈联通过设问,暗示梅花虽美,却难遇知音,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自怜;尾联则升华主题,将梅花的风韵与千古高情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品质永恒价值的肯定。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林逋隐居山林期间,面对自然中的梅花,诗人有感而发,借梅花之姿抒发自己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与高尚情操的志向,宋代文人普遍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林逋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通过咏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