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世事极知多倚伏,人生正要小回翔。
飒然秋雨来,漠漠昏云上。
槎影没寒潭,何处离人望。
作者及朝代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曾任蓝田尉,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钱起善作五言诗,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其作品多写自然景物与闲适生活,风格清丽秀逸,部分寄寓着感伤身世、向往隐逸的情怀。
作者简介
钱起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便显露才华,他的诗歌以五言见长,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钱起一生仕途较为平稳,但晚年因仕途不顺而心生归隐之意,其作品中常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感慨。
译文
湘江两岸斑竹丛生,鹧鸪鸟振翅高飞。
世上的事情总是变幻莫测,人生也需要适时地调整方向,不必急于求成。
突然之间秋雨绵绵而下,天空中乌云密布,一片昏暗。
木筏的影子消失在寒冷的潭水中,不知何处是离人眺望的归途。
释义
“世事极知多倚伏”意指世上的事情往往难以预料,既有顺利也有挫折,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生正要小回翔”则表达了人生需要灵活应对,适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和心态,不必过于急躁或固执。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联以斑竹和鹧鸪起兴,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颔联则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多变、人生无常的感慨;颈联以秋雨和昏云为象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内心的迷茫;尾联则以木筏和离人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巧妙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钱起仕途不顺或人生遭遇挫折之时,面对世事的变幻莫测和人生的起伏不定,诗人深感无奈和迷茫,在湘江之畔,他看到了斑竹和鹧鸪,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他也看到了秋雨和昏云,体会到了人生的艰辛和未来的不确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