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诈沾沾不媿天,交情回首薄如烟。的解释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薄情

宋·邵雍

险诈沾沾不媿天,

交情回首薄如烟。

几回思得还思失,

已是三春过尽年。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哲学家、易学家、史学家、诗人,生于河南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经》,并创立“先天学”,成为北宋五子之一,对后世理学影响深远,邵雍一生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晚年定居洛阳,与司马光、富弼等名臣交游甚密,生活简朴而充实。

作者简介

邵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与教育,其学术思想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提出了“以物观物”的哲学观点,认为万物皆有其理,人应顺应自然,以平和之心面对世事,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修养、哲理思考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阴险狡诈之人自鸣得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回首往昔,那些所谓的交情薄得如同烟雾一般消散。

多少次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思索,

转眼间,已是春天过去,一年又将尽头。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一种世态炎凉的景象,批判了那些阴险狡诈、不重情义之人,首句“险诈沾沾不媿天”直接点出这类人的特征,他们行事阴险,却毫无愧疚之心;次句“交情回首薄如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体会,曾经的友情在时间的冲刷下变得脆弱不堪;后两句“几回思得还思失,已是三春过尽年”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世态的炎凉,诗人通过对比“险诈”与“交情”的脆弱,表达了对真诚与信任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中人情淡薄现象的无奈与感慨,诗中“薄如烟”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将友情的脆弱与易逝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几回思得还思失”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矛盾,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人心不古的时代,他亲眼目睹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与背信弃义,深感世态炎凉,此诗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而创作,旨在通过批判那些阴险狡诈之人,唤起人们对真诚与信任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与友情脆弱的深刻感悟,在邵雍的笔下,这首诗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