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秣陵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悬知帐下多豪杰,一醉何因及老农?
(注:“悬知帐下多豪杰,一醉何因及老农?”这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庄的《秣陵》原诗,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构建了一个假想的扩展版本,以便进行全面解析,原诗中并无此句,以下解析将基于这一创意性融入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的衰落与五代的动荡之中,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民生疾苦及个人身世之感,风格清丽婉约,情感深沉真挚,韦庄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江面上烟雨蒙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古都的繁华如梦一般消逝,只留下鸟儿在空中悲啼,最无情的莫过于台城的柳树,它们依旧在烟雾中笼罩着十里长堤,仿佛不知人间沧桑,我曾陪伴着浮云在傍晚时分归来,也曾陪着落日泛起秋日的声响,深知军营中豪杰众多,为何他们的欢宴与醉意,却未曾惠及我这老农呢?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秣陵(今南京)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六朝繁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深刻反思。“悬知帐下多豪杰,一醉何因及老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的不满,以及对底层农民生活艰辛的同情。
赏析
韦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秣陵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沧桑,情感深沉而含蓄,诗中“江雨霏霏”、“六朝如梦”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感,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无奈,而“悬知帐下多豪杰,一醉何因及老农?”的加入,更是将诗人的社会关怀与人文关怀推向高潮,使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具有了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亲身经历了战乱与流离失所的痛苦,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秣陵》一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秣陵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表达了对六朝繁华逝去的惋惜,以及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而“悬知帐下多豪杰,一醉何因及老农?”的加入,则是诗人对社会阶层差异与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刻反思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