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瘦马图
唐·杜甫
崔嵬瘦骨带火印,离立欲不禁风吹。
鬣毛半脱带雪霜,四蹄踏雪走风雷。
无人知是孤臣泪,回首天涯万里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崔嵬的瘦骨上带着火烙的印记,孤独地站立着仿佛连微风都难以承受,鬣毛半脱,混杂着雪霜,四蹄踏雪,行走间仿佛带着风雷之声,没有人知道这匹马承载的是孤臣的泪水,回首望向那遥远的天涯,心中满是无尽的悲伤。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匹瘦马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瘦马身上的火印象征着它所经历的苦难和磨难,而它孤独无助、弱不禁风的姿态,则映射出诗人自身的境遇,鬣毛半脱、踏雪走风雷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瘦马的坚韧与不屈,同时也暗含了诗人虽处逆境但仍不失高洁之志的情怀,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瘦马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马,而是借马喻人,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诗中通过对瘦马形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以瘦马自喻,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杜甫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杜甫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遇贬谪和战乱,晚年更是漂泊无依,生活困顿,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漂泊期间,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瘦马的形象,诗人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疾苦的现实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