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乡所产非权奇,边头岁入几番皮。出自哪首诗?

小星97个月前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解闷十二首·其十一》,全诗原文如下:

解闷十二首·其十一

唐·杜甫

瘴乡所产非权奇,边头岁入几番皮。

自笑灯前无好语,只将心事醉题诗。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瘴气弥漫的南方所产的马并不特别出众,但边疆地区每年还是要进贡多次马皮,我自嘲在灯前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只能将心中的烦闷和思绪借着酒醉题写在诗中。

释义

首句“瘴乡所产非权奇”中的“瘴乡”指的是南方多瘴气的地方,“权奇”则指良马,这里用反语表达南方所产的马并不特别优秀,次句“边头岁入几番皮”揭示了边疆地区频繁进贡马皮的现象,暗含对朝廷过度索取的不满,后两句则是诗人自我解嘲,表示自己在灯前无话可说,只能借酒消愁,将心事题写在诗中。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南方所产的马并不特别优秀,但边疆地区却频繁进贡马皮的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公和朝廷的过度索取,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期所作,当时杜甫已经步入晚年,生活困顿,但他依然心系国家和社会,对朝廷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深感忧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描写边疆地区的进贡现象,表达了自己对朝廷过度索取和当时社会不公的不满和无奈,也体现了诗人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