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塞上曲

唐·李颀

汉家旌帜满阴山,

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

何须生入玉门关。

其二

功名塞外心空壮,

诗酒樽前发已华。

不信书生能杀贼,

词场聊尔展英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约690年—约751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齐名,他的诗作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为主,风格雄浑豪放,情感真挚深沉,李颀的诗不仅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还深刻反映了士兵们的思乡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译文

其二

在塞外追求功名却只留下心中的空壮,

在酒樽前吟诗作对却发现头发已斑白。

不相信书生能够上阵杀敌,

只能在文坛上稍微展现一下才华。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首句“功名塞外心空壮”描绘了诗人在边疆追求功名的艰辛与无奈,虽然心怀壮志,但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次句“诗酒樽前发已华”则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酒樽前吟诗作对的闲适生活,但与此同时,也透露出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不信书生能杀贼,词场聊尔展英华”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书生身份的无奈和自嘲,认为自己在战场上无法杀敌立功,只能在文坛上稍微展现一下才华。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感慨,首句“功名塞外心空壮”以“空壮”二字,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诗酒樽前发已华”则以“发已华”三字,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后两句则通过自嘲和无奈的表达,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书生身份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洁明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在边疆任职或游历期间,当时,唐朝边疆战事频繁,诗人身处其中,深感边疆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作为一位书生出身的诗人,李颀也对自己的身份和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反思和感慨,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边疆士兵的普遍心态和命运,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