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顿疏风月在,粗能扶杖即登临。全诗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快阁

宋·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其中涉及“不忍顿疏风月在,粗能扶杖即登临”的意境,虽非原句,但可由此联想其意境相近之处,以下解析将基于整首诗进行。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译文

我这个愚笨的人终于忙完了官府中的公务,傍晚时分,我登上快阁,倚栏远眺,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乘上归舟,吹响长笛,飘然而去,与白鸥为伍。

(注:“不忍顿疏风月在,粗能扶杖即登临”的意境,可以理解为诗人即便身体不便,也忍不住想要扶杖登山,去欣赏那清风明月的美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自由的心境。)

释义

此诗是诗人登快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首联写诗人了却公事后的轻松愉悦,颔联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自然景象,颈联则通过“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志向,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黄庭坚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不忍顿疏风月在,粗能扶杖即登临”的意境,在诗中虽未直接出现,但诗人通过其他诗句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与“不忍顿疏风月在,粗能扶杖即登临”的意境是相通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快阁亭中”远眺山川,抒发忧愁和感慨,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