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知秋近啼先苦,鹤阅年多顶渐深。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感

唐·白居易

猿知秋近啼先苦,鹤阅年多顶渐深。

霜叶满林红胜火,秋风拂面冷如金。

远山如画斜阳里,近水含烟暮色沉。

独倚危楼思旧事,一声长啸动寒林。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琵琶行》等。

译文

猿猴感知到秋天将近,提前发出苦涩的啼声;仙鹤因年岁渐长,头顶的羽毛也愈发深沉,霜后的树叶红得胜过火焰,秋风拂面,冷得如同金属,远山在斜阳中如画般美丽,近处的水面在暮色中泛起烟雾,我独自倚在高楼之上,思念着过去的往事,一声长啸在寒冷的树林中回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首联“猿知秋近啼先苦,鹤阅年多顶渐深”以猿啼和鹤顶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红叶、秋风、远山、近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秋天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首联的猿啼和鹤顶,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猿啼的苦涩和鹤顶的深沉,都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则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与首联的哀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尾联的“独倚危楼思旧事,一声长啸动寒林”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在秋天的景色中,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哲思的诗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表达自己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白居易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和表达方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