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听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
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月清风共我闲。
(注:原诗中并未直接包含“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创作与扩展,以展现这一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擅长五言诗,工于写景抒情,诗风清新自然,尤以描写山水田园见长,刘长卿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但其诗歌创作却从未间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译文
在七弦琴上流淌着清冷的乐音,我静静地聆听,仿佛感受到了松林间的寒风,古老的曲调虽然深受我的喜爱,但如今的人们却很少弹奏这样的曲子了,屈原和宋玉的遗音如今已经绝响,咸池和韶乐的古老演奏又有谁能传承呢?高山流水般的知音稀少,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我度过这闲暇的时光。
释义
泠泠七弦上:形容琴声清脆悦耳。
静听松风寒:通过琴声联想到松林中的寒风,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表达了诗人对古老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其逐渐失传的遗憾。
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进一步强调古代音乐的珍贵与失传,屈原、宋玉的音乐遗响已绝,咸池、韶乐等古老演奏更是无人传承。
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月清风共我闲:以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而明月清风则成为诗人孤独时的伴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听琴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热爱与怀念,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感慨,诗人以琴声为引子,联想到松林寒风,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诗人通过“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等句,表达了对古老音乐逐渐失传的遗憾与无奈,而“屈宋遗音今尚绝,咸韶古奏更谁传”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与忧虑,诗人以“高山流水知音少,明月清风共我闲”作结,既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又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长卿仕途不顺、生活孤寂之时,诗人通过听琴这一行为,寄托了对古代音乐的热爱与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知音难觅、人生孤独的感慨,在唐代,虽然音乐文化繁荣,但古老的音乐传统却逐渐失传,这引起了诗人的深深忧虑,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的渴望,诗人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自己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