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子吟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
西风漫漫吹黄叶,落日亭亭照古原。
故国江山空自好,异乡人事不堪论。
归期未卜人先老,泪湿青衫忆故园。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致力于诗文创作,作品数量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南宋一代文宗”,刘克庄的诗风雄浑豪放,词风则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长,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不是因为眼前的山川景色引发了我太多的感慨,而是漂泊多年、穷困潦倒的游子本身就容易心生悲伤,西风猛烈地吹拂着枯黄的树叶,落日静静地照耀着古老的平原,故乡的山水虽然依旧美好,但身处异乡的我却不愿提及那些人事变迁,归家的日期尚未确定,人却已经先老了,每当想起故乡,泪水便浸湿了衣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首句“不为山川多感慨”以否定句开篇,强调游子的悲伤并非因眼前景色而起,而是源自内心的漂泊与孤独,接下来通过描绘西风、黄叶、落日、古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游子的哀愁,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相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人以“岁穷游子”的身份自居,将个人的漂泊经历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诗中的意象选择也颇具匠心,西风、黄叶、落日等自然景物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也象征着人生的衰老与无常,增强了诗歌的哲理性和深度。
创作背景
刘克庄一生仕途不顺,多次遭贬谪,晚年更是漂泊无依,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异乡漂泊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归去的无奈,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刘克庄的个人遭遇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诗歌中往往蕴含着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情感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