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对雪
唐·杜荀鹤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蓑翁寒独钓,雪屋夜孤眠。
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
纷纷岂止凭栏意,欲向穷途问酒樽。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卒于唐昭宗天祐初年(约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曾隐居庐山、九华山等地,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作者简介
杜荀鹤一生以诗为业,曾得到诗人顾云的赏识和推荐,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林田园风光和民生疾苦,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诗歌在当时就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杜荀鹤的生平事迹多见于《唐才子传》等史料。
译文
炉火照亮了整个世界,火星在紫色的烟雾中闪烁,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天气里独自垂钓,而雪屋中的我则在夜晚孤独地入睡,喝醉了的我迎着寒风,面容因惊恐而容易醒来,穿着厚重的皮衣,把手藏在袖中取暖,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岂止是让我凭栏远眺的意趣,更让我想在穷途末路时寻找酒樽来慰藉心灵。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炉火、红星、紫烟、蓑翁、雪屋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诗人以醉面冲风、重裘藏手的细节描写,表达了自己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奈,而“纷纷岂止凭栏意,欲向穷途问酒樽”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慰藉和逃避现实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和情感色彩,诗人通过炉火、红星、紫烟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寒冷的氛围,而蓑翁独钓、雪屋孤眠等场景的刻画,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感,在情感表达上,诗人以醉面冲风、重裘藏手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在寒冷中的孤独和无奈,而“纷纷岂止凭栏意,欲向穷途问酒樽”则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寻求慰藉和逃避现实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寒冷的冬夜,诗人独自面对炉火和雪花,心中充满了孤独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寻求慰藉和逃避现实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坚韧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