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望

宋·王禹偁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禹偁(954年-1001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初年文学家、史学家,出身贫寒,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职,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卒于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达,著有《小畜集》。

译文

清晨时分,我骑着瘦弱的马匹缓缓走出西门,天空中淡淡的日光与寒冷的云朵交织,仿佛长久地在吞吐着彼此,两岸的居民家在微雨过后显得格外宁静,女人们正在树下采摘红豆,纤细的手指在绿叶间轻轻抬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骑马出行的所见所感,首句“平明羸马出西门”点明了时间和诗人的出行方式,羸马(瘦弱的马)暗示了诗人的境遇可能并不顺遂,次句“淡日寒云久吐吞”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冷、压抑的氛围,后两句转而描写两岸人家的生活场景,微雨后的宁静与女人们采摘红豆的温馨画面,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反映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清晨出行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间生活的温馨刻画,首两句通过“羸马”、“淡日”、“寒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愁绪或不满,而后两句则通过“两岸人家”、“收红豆”、“纤纤抬素手”等画面,展现了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与前面的清冷氛围形成鲜明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珍视,整首诗在情感上由低沉转向明快,在意境上由清冷转向温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禹偁的仕途经历有关,王禹偁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在这首诗中,诗人可能借清晨出行所见之景,抒发自己内心的愁绪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人通过描绘清冷的自然景象和瘦弱的马匹,暗示了自己仕途的不顺和内心的孤寂;诗人又通过描绘两岸人家的温馨生活,表达了自己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和珍视,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低沉的愁绪,又有明快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