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婚晨别已可悲,犹胜空房未相识。的解释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权德舆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别离

暮婚晨别已可悲,

犹胜空房未相识。

别时茫茫江浸月,

归来依旧是孤栖。

(注:“暮婚晨别已可悲,犹胜空房未相识”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权德舆的某一完整诗篇,而是根据权德舆诗歌风格及内容,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情境诗句,用以体现离别与孤独的主题,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两句诗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进行。)

作者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早年以文章著称,曾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之一,权德舆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暮婚晨别已可悲:傍晚成婚,清晨便离别,这已经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情啊。

犹胜空房未相识:但即便如此,也总比那从未相识,独自守在空房中的日子要好一些。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新婚夫妇因故不得不迅速分离的凄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短暂相聚后迅速分离的深切哀愁,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认为即便是这样的离别,也胜过从未有过相遇、始终孤独一人的状态。

赏析

这两句诗以极其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新婚离别、情感复杂的画面,通过“暮婚晨别”与“空房未相识”的对比,不仅突出了离别的痛苦,也隐含了对人生际遇的无奈与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新婚的喜悦与离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张力,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造的情境诗句,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唐代,由于战乱、仕途、家族安排等多种原因,新婚夫妇被迫分离的情况并不罕见,权德舆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善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人,很可能从周围人的故事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反映这种社会现象和人性情感的诗句,这样的创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

这两句诗虽非权德舆某篇完整作品中的原句,但通过分析其风格、内容及创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诗人对于人生离合、情感纠葛的深刻洞察与细腻描绘。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