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源师友简编上,土木形骸鱼鸟间。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四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渊源师友简编上,土木形骸鱼鸟间。

(注:最后一句“渊源师友简编上,土木形骸鱼鸟间”为虚构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诗中并无此句。)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表现出对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影响深远。

译文

(虚构部分译文)

渊源师友的事迹在简编的书籍上流传,我如同土木一般质朴无华,自在游弋于鱼鸟之间。

(原诗部分译文)

长久地离开山岭田野到城里做官,我又漂泊摇荡在荒郊野外,姑且带着子侄辈,拨开丛生的草木,寻访荒废的村落,我们徘徊游走在荒坟古墓之间,依稀地记得这是前人的旧居,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我向砍柴的人打听这里的情形,砍柴的人对我说这里的人全都已经死去了,几十年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都要归结于空无。

释义

(虚构部分释义)

“渊源师友简编上”意指师长的学问渊源和朋友的情谊都被记载在书籍之中,流传后世。“土木形骸鱼鸟间”则表达了诗人自己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如同土木一般质朴,与鱼鸟为伴,逍遥自在。

(原诗部分释义)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归隐田园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认为人生如同幻化,最终都将归于空无。

赏析

(虚构部分赏析)

“渊源师友简编上,土木形骸鱼鸟间”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师友情谊的珍视和怀念,更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土木自喻,表达了自己质朴无华、超脱世俗的情怀,与鱼鸟为伴,展现了其逍遥自在、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原诗部分赏析)

《归园田居·其四》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作品,通过描绘自己归隐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荒村的景象,表达了对前人旧居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认为人生如同幻化,最终都将归于空无,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陶渊明在中年以后厌倦了官场生活,开始向往田园生活,他辞官归隐,回到家乡,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组诗正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共五首,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和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感悟。《归园田居·其四》通过描绘荒村的景象和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