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饼赋

唐·王梵志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食饭令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富家多酒肉,穷户无米柴。

朝起星未没,夜眠日已西。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我有方寸心,无人知此微。

今日亦明日,明日能几何?

日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朝朝暮暮去无还,人生度得几多年。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

我身不自由,为心无拘束。

今来坐佛堂,归去入僧房。

作者及朝代

王梵志,唐代初年白话诗僧,生平不详,原籍为西域人,可能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他活跃于唐高宗至武则天时期,以白话诗闻名,内容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质朴自然,他的作品对后世的白话文学和民间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王梵志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为主,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他的诗作在当时广为流传,对后世的白话文学和民间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他的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流传千古。

译文

蒸饼尚且能够十字裂开,馄饨又怎么能有五种不同的做法呢?

(这句诗以蒸饼和馄饨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简单直接、不求繁复的态度。)

释义

这句诗通过对比蒸饼和馄饨的制作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繁复形式的摒弃,蒸饼作为一种简单的面食,能够轻易地十字裂开,显示出其质朴无华的特点;而馄饨虽然也是一种面食,但其制作方式和口味却可能因地域和个人喜好而有所不同,难以统一,作者以此比喻,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繁复形式的反感。

赏析

这句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王梵志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比蒸饼和馄饨的不同特点,作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繁复形式的摒弃,这种追求本质、摒弃繁复的态度,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品格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句诗也以其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作背景

王梵志生活在唐代初年,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文化交融的时期,他的诗作多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风格质朴自然,这句诗可能是在作者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刻观察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对比蒸饼和馄饨的不同特点,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繁复形式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简单、质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和向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