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的解释

生辉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端午日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端午节到了,山村里的石榴花忽然开得繁盛起来,包粽子的竹叶分成了两个尖角,艾蒿挂在了高高的帽子上,按照旧俗,人们开始储备药物,而我因为身体瘦弱,也学着点了朱砂避邪,自从生病以来,我一点酒都没有喝过,只是闻着菖蒲草来度过这个端午节。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时期山村端午节的习俗和景象,包括石榴花开、包粽子、挂艾草、储药、点朱砂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病戒酒,仅以闻菖蒲草来庆祝端午的心情。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节日氛围和习俗,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状态,诗中“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两句,以榴花繁盛的景象开篇,点出了端午节的到来和山村的节日气氛。“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两句,通过粽子和艾草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旧俗的尊重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病来一滴不饮酒,但嗅菖蒲作端午”两句,以诗人因病戒酒,仅以闻菖蒲草来庆祝端午的情境收尾,既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创作背景

陆游的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通过描绘端午节的习俗和景象,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因病戒酒,仅以闻菖蒲草来庆祝端午的情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艰辛和个人的无奈。

陆游的《端午日》不仅是一首描绘端午节习俗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和哲理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