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附加句:
将军胸中备文武,铁马黄旗玉关路。
(注:“将军胸中备文武,铁马黄旗玉关路”并非王昌龄《出塞》诗中的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作为附加内容,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未找到完全匹配这两句的完整古诗及确切作者,故以下解析基于创意性构想。)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而立之年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译文
(原诗部分)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附加句)
将军胸中既有文韬又有武略,骑着铁马,举着黄旗,行走在通往玉门关的路上。
释义
原诗描绘了边塞的苍凉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英勇守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和赞美,附加句则进一步突出了将军的文武双全和英勇无畏,以及他们为了国家边疆安全而勇往直前的精神。
赏析
原诗以明月、边关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守边将士的敬仰,附加句则通过“将军胸中备文武,铁马黄旗玉关路”的描绘,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形象和他们的爱国情怀,整首诗(含附加句)情感深沉,意境开阔,既有对历史的回顾,又有对现实的描绘,更有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出塞》诗创作于唐代边塞战争频繁的背景下,当时,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不断,边疆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王昌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守边将士的敬仰,而附加句“将军胸中备文武,铁马黄旗玉关路”则可能是王昌龄或后人为了更加突出将军的英勇形象和爱国情怀而添加的创意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