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闲居
唐·韦应物
昨日山公倒载归,高阳伴侣尽相随。
一从身去簪缨列,散吏何功沾一饱。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西园徒自赏,南涧更谁期。
白露伤草木,山寒落叶微。
颓垣坏井依旧在,几处啼鸟怨斜晖。
高眠仍听捣秋衣,夜雨空阶滴到明。
唯有北山猿鹤在,野人时复一相寻。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歌深受陶渊明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生活情趣,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过着隐居生活,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昨日山公醉醺醺地被抬回家,高阳的酒友们也都相随而归,自从我离开了官场,成为了一个闲散的官吏,又有何功劳能享受这一餐饱饭呢?门巷里长满了绿苔,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西园的景色只能独自欣赏,南涧的约会还有谁再期待呢?白露伤害了草木,山中寒意使落叶更加稀疏,破败的墙垣和枯井依旧存在,几处啼鸟在斜阳下哀怨,我高卧在床上,还能听到捣秋衣的声音,夜雨在空荡荡的台阶上滴落到天明,只有北山的猿鹤还在,偶尔有山野之人前来探访。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秋日闲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散吏何功沾一饱”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作为闲散官吏的无奈和自嘲;“高眠仍听捣秋衣”则描绘了他隐居生活的宁静与闲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闲居生活的点滴细节,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散吏何功沾一饱”一句,既是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而“高眠仍听捣秋衣”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状态,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深沉,体现了韦应物作为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韦应物晚年隐居期间,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过着隐居生活,在隐居期间,他深刻体会到了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强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自己秋日闲居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