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更甚从戎戍边日,正如随计入关时”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刘沧的《秋日望西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日望西阳
唐·刘沧
古木苍苔坠几层,行人一望旅魂惊。
溪风萧萧吹黄叶,寒日曈曈照白苹。
山势峻危三蜀路,水声呜咽万重坑。
更甚从戎戍边日,正如随计入关时。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境内),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官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清丽婉约,多抒发个人感慨及思乡之情,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
译文:
古老的树木上覆盖着层层苍苔,行人一望之下,旅魂不禁感到惊恐,溪水上的风吹得萧萧作响,吹落了片片黄叶,寒冷的日光却明亮地照耀着白色的苹草,山势峻峭危险,正是通往三蜀的艰难道路,水声呜咽,仿佛诉说着万重坑壑的艰辛,比起从军戍守边疆的日子,这旅途的艰辛正如同当年随着计吏入关时一样。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西阳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思乡之情,诗中“古木苍苔”、“溪风萧萧”、“寒日曈曈”等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而“山势峻危”、“水声呜咽”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艰难,最后两句通过对比,将旅途的艰辛与从军戍边的经历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细腻入微,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也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如“更甚从戎戍边日,正如随计入关时”,既突出了旅途的艰辛,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记忆,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秋日旅途中,面对萧瑟的秋景和艰难的旅途,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抒发个人感慨和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可能曾有过从军戍边的经历,也可能曾随着计吏入关,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
刘沧的《秋日望西阳》是一首充满个人感慨和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