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学追求,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不仅情感丰富,而且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个人的复杂情感。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于是驾车登上了乐游原。

夕阳余晖中,断裂的云彩映衬着废弃的唐朝宫殿,淡淡的烟雾笼罩着长满芳草的汉朝祭坛,显得一片荒凉。

在乐游原上度过这清冷的秋天,咸阳古道上的车马声早已断绝。

只有那西风中的残阳和汉朝的陵墓在默默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乐游原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诗中“落日断云唐阙废,淡烟芳草汉坛平”两句,以夕阳、断云、废阙、淡烟、芳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荒芜的氛围,暗示了唐朝末年社会的衰败和历史的沧桑。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乐游原上的荒凉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种凄凉、荒芜的氛围,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兴等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诗人在结尾处用“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点明了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难以施展才华,李商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他在仕途上多次受挫,对社会的现实深感失望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乐游原上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唐朝末年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深深忧虑和无奈之情,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人生的无常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