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放风筝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春风和煦拂面来,迷空游絮凭陵去。
曳线飞鸢跋扈鸣,晴空碧树映霞晖。
儿童笑语逐风转,纸鸢摇曳似云追。
乐事年年春好处,闲情逸致满天飞。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活在清朝中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日常生活,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热爱,李锴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而富有意境,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译文
春风温柔地吹拂着脸庞,天空中飘散的柳絮自由自在地随风而去。
拖着长线的风筝在空中嚣张地鸣叫,它们在晴朗的天空和碧绿的树木间与晚霞交相辉映。
孩子们的笑声随着风的方向转动,纸鸢在空中摇曳,仿佛在与云朵追逐嬉戏。
每年的春天都是快乐的时光,这份悠闲自在的情感随着风筝一起在天空中飘扬。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放风筝的欢乐场景,通过“迷空游絮凭陵去”和“曳线飞鸢跋扈鸣”两句,生动展现了柳絮飘飞、风筝高飞的春日景象,营造出一种自由、欢快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儿童的笑声和纸鸢的摇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欢乐和悠闲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放风筝这一传统活动的乐趣,首联“春风和煦拂面来,迷空游絮凭陵去”以春风和柳絮开篇,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快的基调,颔联“曳线飞鸢跋扈鸣,晴空碧树映霞晖”则通过风筝的描写,将春日的天空和树木与晚霞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儿童的欢笑和纸鸢的摇曳,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的某个春日午后,当他看到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时,被这份纯真和欢乐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日放风筝景象的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锴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这首诗也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