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这两句诗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南郑马上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南郑马上作
南宋·陆游
南郑春残信马行,通都气象尚峥嵘。
斜阳古柳三两家,小雨青山数里程。
倦鸟知还催暮急,行人贪路入云深。
今朝莫恨花飞尽,留得根株待晚晴。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在南郑的春天即将结束时,我随意地骑着马行走,这座大城市依然呈现出繁盛的景象,夕阳斜照,古老的柳树旁只有两三户人家,小雨绵绵,青山连绵,走过了好几里的路程,疲倦的鸟儿急着归巢,催促着黄昏的降临,而我这位行人却贪恋着路途,深入到了云雾缭绕的深处,今天不要怨恨花儿已经落尽,因为它们留下了根株,等待着晚晴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郑春天将尽时骑马游览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通都的繁盛景象和乡村的宁静美好,诗人也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花儿已经落尽,但根株犹存,预示着晚晴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南郑春天的景象,既有城市的繁盛,又有乡村的宁静,诗人通过“信马行”的方式,随意地游览着这座城市和乡村,感受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诗人也通过“倦鸟知还”和“行人贪路”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两句“今朝莫恨花飞尽,留得根株待晚晴”更是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创作背景
陆游在南宋时期曾一度投身军旅生活,亲身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民族的苦难,他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打倒,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爱国信念和人生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未来的乐观态度,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期望,在南郑的春天即将结束时,诗人骑马游览,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繁盛和乡村的宁静,同时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考和感悟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