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宋·陆游
浩歌曳杖出柴扉,不管三更露湿衣。
惊起林间宿鸟乱,月华如水浸楼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我高声唱着歌,拄着拐杖走出柴门,全然不顾夜已三更,露水打湿了衣裳,这一举动惊起了林间栖息的鸟儿,它们慌乱地飞舞起来,而月光如水,温柔地浸润着楼台。
释义
“浩歌曳杖出柴扉”描绘了诗人夜晚高歌、拄杖出门的情景,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放浪形骸的态度;“不管三更露湿衣”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不羁与自在,他不顾夜深露重,只随心而动;“惊起林间宿鸟乱”通过宿鸟的惊飞,侧面烘托出诗人行动的突然与夜晚的静谧;“月华如水浸楼台”则以月光如水般温柔地照耀楼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居秋夜的生动画面,诗人陆游在夜深人静之时,高歌而出,不顾露水打湿衣裳,展现了他豪放不羁、超然物外的性格特征,通过惊飞的宿鸟和如水的月光,诗人又巧妙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夜晚之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又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推测,诗人或许是在一次被贬谪或隐居期间,于某个秋夜,因心中郁闷难解,遂高歌而出,以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着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