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为身闲觉日长,不嫌儿辈笑清狂。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池上即事

唐·白居易

身闲身健是生涯,

何况此中多物华。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村月上远如沙。

疏篱残菊霜前瘦,

落木孤云秋后斜。

端为身闲觉日长,

不嫌儿辈笑清狂。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身体闲适健康就是生活的全部,更何况这里还有如此多的美好景物,山寺的钟声响起,天色已晚,渔村的月亮升起,远望如同一片沙洲,稀疏的篱笆旁,残菊在霜前显得瘦弱,落叶和孤云在秋后斜挂天边,正因为身体闲适,才觉得日子漫长,也不介意孩子们笑话我的这份清闲与狂放。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池边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他享受着身体的闲适与健康,欣赏着周围的自然美景,山寺的钟声、渔村的月亮、残菊、落叶和孤云,都构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他感到日子因为闲适而变得漫长,即使孩子们笑话他的清闲与狂放,他也毫不在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白居易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喜爱和包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过上了隐居生活,在池边闲居的日子里,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由,也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孩子们纯真无邪的喜爱和包容,以及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