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春常探先到,壶中日已不胜长。出自哪首诗?

梦梦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海上探春

唐·李中

海上春常探先到,壶中日已不胜长。

晴云暖日满天宇,草色花香遍地芳。

燕语莺声传好语,柳丝桃蕊送韶光。

人间美景皆如此,何必寻仙访故乡。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诗作颇丰,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李中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在当时及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译文

在海上,春天总是最先被探寻到,而壶中的日月仿佛已经长得无法计量,晴朗的天空中暖阳高照,满天的云朵都显得那么温柔,地上的草儿绿意盎然,花朵散发着阵阵芳香,燕子和黄莺在欢快地鸣叫,传递着春天的美好信息;柳树的枝条和桃花的花蕊也在随风摇曳,共同送来了美好的春光,人间的美景都是如此美妙,又何必去寻找仙境、探访故乡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海上春天的景象和壶中日月的虚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现实生活的满足,诗中“海上春常探先到”一句,寓意着春天总是最先在海边被感知,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壶中日已不胜长”则暗含了时光易逝、岁月如梭的感慨,接下来的诗句则具体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对这份美景的陶醉和珍惜。

赏析

这首诗以海上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日画卷,诗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春天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仙境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具体的历史记载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性光辉的颂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