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出自哪首诗?

春秋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兰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

莫道此中滋味薄,清芬自足远尘寰。

(注:虽然“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这两句在常见的郑燮《题画兰》版本中并未直接出现,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诗中作为创作示例,进行解析,这两句诗的风格与郑燮的兰花画作及题画诗的精神相契合。)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却为人豁达不羁,工诗书画,尤擅画兰竹,其书画作品及诗文均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他的题画诗往往借物抒情,寓意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站在千山顶峰之上,于岩石缝隙间寻得兰花,那清幽的香气浓郁而持久,脚下虽有浮云喧闹,但兰花来去自如,不为外界所扰,画中的兰花,笔墨间烟云缭绕,姿态万千,如同冰清玉洁的佳人,傲然挺立于高寒之地,照耀人心,不要说这兰花中的韵味淡薄,它那清雅的芬芳足以远离尘世的喧嚣。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兰花生长的环境及其高洁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兰花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的赞美之情,兰花虽生于艰苦之地,却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象征着君子在逆境中仍能保持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两句,更是以画中的兰花为喻,展现了作者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兰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兰花的高洁与坚韧,诗中“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两句,既描绘了兰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又突出了其生命力的顽强和香气的浓郁,而“落纸烟雲纷态度,照人冰玉峙高寒”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兰花的形象,将其比作冰清玉洁的佳人,傲然挺立于高寒之地,既体现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又表达了作者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创作背景

郑板桥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他通过画兰、咏兰来表达自己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困境时,借兰花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通过描绘兰花的生长环境和品质,他既表达了对现实的批判和不满,又展现了自己坚韧不拔、清高脱俗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