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下面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赋得暮雨送李胄
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
(注:“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这句在流传的版本中并不完整属于《赋得暮雨送李胄》,可能是后人的误传或添加,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们在此假设其为该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原诗中并无此句,正确的全诗如上所示,不含此句。)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假设包含题目中的句子进行翻译,实际翻译应基于原诗)
楚江笼罩在细雨微茫之中,建业城正敲响暮钟之时。
雨丝繁密船帆显得沉重,天色昏暗鸟儿飞得迟缓。
长江入海处深不可测,岸边远树含烟带露滋润。
我生于这急雨之中,天色昏暗如淮天之夜,蛟龙鼍兽在浪涛中出没,巨浪涌入了船舱。
释义:
此诗通过描绘暮雨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楚江”、“建业”等地理名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背景;“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中行舟、飞鸟迟归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沉重的氛围;“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等句,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深远和不舍,题目中的句子“我生急雨暗淮天,出没蛟鼍浪入船”,如果视为诗的一部分,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荡和离别时的艰难。
赏析:
此诗以暮雨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时的哀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楚江”、“建业”、“漠漠帆”、“冥冥鸟”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环境,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海门深不见”与“浦树远含滋”的对比,以及“我生急雨暗淮天”的象征意义,都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创作背景:
此诗是韦应物送别友人李胄时所作,当时,李胄即将离开建业(今南京),韦应物在楚江边为其送行,在暮雨蒙蒙的背景下,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离别的深刻感悟和无奈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