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廷若有真王佐,天下何须费扫除。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6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

唐·汪遵

汉室英雄白帝仇,

四方豪杰尽东流。

汉廷若有真王佐,

天下何须费扫除。

作者及朝代

汪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文宗至唐昭宗年间,他的诗作以咏史诗为主,多借古讽今,表达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对现实的感慨,汪遵的诗风清丽,构思巧妙,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

作者简介

汪遵虽非唐代著名诗人,但其咏史诗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善于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进行描绘,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表达自己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看法,汪遵的咏史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为后人了解唐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译文

汉朝的英雄们为了报白帝(指王莽)之仇而奋战,

四方的豪杰都汇聚起来,如江水东流般势不可挡。

如果汉朝朝廷中真的有能够辅佐君王的贤臣,

那么天下又何必费尽心力去扫除奸邪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英雄豪杰为了报白帝之仇而汇聚一堂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诗人对汉朝朝廷中缺乏真正贤臣的感慨,诗人认为,如果朝廷中有能够辅佐君王的贤臣,那么天下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和战乱,实现真正的太平盛世。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的形式,巧妙地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描绘汉朝英雄豪杰的壮举,反衬出朝廷中贤臣的匮乏,从而引发读者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贤臣的渴望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讽刺等手法,使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诗人善于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使诗歌具有广泛的共鸣和深远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代社会的政治环境有关,唐代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等问题日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汪遵可能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背景,通过咏史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唤起人们对贤臣的重视和对太平盛世的追求,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