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附加句:
万家歌舞丰年乐,未费乌龙一线云。(此句虽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加入)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谢枋得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谢枋得(122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文学家、抗元志士、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元事业,曾组织义军抗元,失败后隐居福建一带,最终被元军俘虏,坚贞不屈,慷慨就义,谢枋得的诗文作品充满了爱国情感和民族气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原诗部分)
寻找一处像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来躲避秦末的战乱,桃花又开放了一个春天。
别让桃花的花瓣随流水漂走,生怕有渔人找到这里来问津问路。
(附加句)
千家万户在丰收之年载歌载舞,享受着欢乐,这一切都没有耗费乌龙山上的一丝云彩。(此句描绘了丰收之年百姓的喜悦和生活的宁静美好,与原诗意境相辅相成。)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一个避世的桃花源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附加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在理想社会中,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的美好画面。
赏析
谢枋得的这首诗以桃花源为引子,巧妙地借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乱世中安宁生活的渴望,诗中“寻得桃源好避秦”一句,既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现实社会动荡不安的批判,而“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珍惜与保护,不愿被外界打扰。
附加句“万家歌舞丰年乐,未费乌龙一线云”则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繁荣与和谐,它描绘了丰收之年百姓的喜悦和生活的宁静美好,与原诗中的桃花源景象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而美好的理想世界图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谢枋得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和抗元志士,对现实社会深感不满,因此他通过描绘一个避世的桃花源景象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来激励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和社会理想,附加句“万家歌舞丰年乐,未费乌龙一线云”则可能是诗人在想象或憧憬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时所添加的句子,用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