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恨别
唐·罗隐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穿云漱月无穷恨,依旧潺湲古县前。
作者及朝代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多讽刺现实,抒发个人愤懑之情。
作者简介
罗隐自幼聪颖,但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他的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尤其擅长讽刺诗,对晚唐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也是一位思想家,对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有所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译文
在分别的路上,云彩刚刚升起,离别的亭子旁树叶正稀疏,可悲的是人与大雁不同,不能像大雁那样排成一行一起回去,穿过云层、漱洗着月光的无穷怨恨,依旧在那古老县城前潺潺流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别绪,首联写分别时的景象,云起叶稀,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颔联通过人与雁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不能与友人一同归去的遗憾,颈联“穿云漱月无穷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尽怨恨,而“依旧潺湲古县前”则暗示这种怨恨如同流水一般,无法停歇,永远流淌在诗人心中。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描绘分别时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诗人还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颈联“穿云漱月无穷恨,依旧潺湲古县前”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怨恨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罗隐在离别友人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罗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却屡试不第,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与友人的离别更显得凄凉和无奈,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眷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个人的不幸遭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罗隐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的怨恨和无奈。